在教育的漫长旅程中,老师和家长就像车之两轮、鸟之双翼,唯有携手共进,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然而,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,一直是老师们热议的话题。今天,我们分享一套老师与家长感情维系的方法!
一、搭建心灵桥梁:情绪价值的艺术
人是社会性动物,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情绪价值,家长和孩子也不例外。老师给予家长正面情绪,往往能收获积极的回应。
二、满足家长情绪
1.倾听和共情
老师要认真倾听家长的表达,准确理解其传达的情绪和立场,并给予支持与理解。例如家长对孩子学习进度表示担忧时,老师耐心倾听并回应理解其心情,承诺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。
2.肯定与鼓励
及时表扬孩子和家长的良好表现。孩子取得进步时,向家长反馈:“最近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,思维活跃,看得出您在家没少下功夫。”对家长的支持,也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。
3.表达爱意与感激
在日常学习、课堂和课后沟通中,老师要让家长感受到对孩子的爱意,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心中有重要地位,同时对家长的支持表达感激。
三、营造对方情绪
1.提供“被优待感”
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专属优待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。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,为家长举办专属的教育讲座等。
2.积极解决问题
发现孩子的问题后,老师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,并共同协商解决方案,避免问题恶化。
三、掌握对方情绪
1.消除对立情绪
沟通时避免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,意见不一致时可适当让步,防止家长出现抵触心理。
2.善用“第一次”
通过表达“第一次”的感受,拉近与家长的距离,如“我也是第一次和你这么好说话的家长沟通。第一次发现,家长原来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。第一次见到宝贝这么有天赋的孩子等”。
让家长感受到特别。
3.多用“也”字
使用“也”字表达与家长的共鸣,如“我也喜欢跟您说说孩子的情况”、“我也想表扬他这节课听话”等增进彼此的亲近感。
.......
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,老师与家长的每一次真诚沟通,都是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。
想要了解更多日常沟通、个性化关怀以及场景沟通案例等方面的实用方法!